“12月18日,海南自由贸易港就要正式启动全岛封关运作,国际社会十分关注。能否介绍一下封关运作准备工作的最新进展?”“海关在支持海南自由贸易港高质量发展方面有哪些举措和成效?”……11月24日上午,海南省博物馆多功能厅座无虚席,由中国国际新闻交流中心、海南省新闻办公室与海南省外事办公室共同主办的“全球南方”媒体见面会在这里举行,来自“全球南方”33个国家的媒体记者积极举手提问,现场气氛热烈。 海南自由贸易港封关运作是备受全球媒体关注的话题。“当前,海南自由贸易港封关运作准备工作整体进展顺利,全岛封关基础条件已经具备。具体来说,政策制度体系基本建立,包括进口征税商品目录、货物流通税收政策等关键政策及配套文件均已出台;硬件设施全面建成,8个对外开放口岸、10个‘二线口岸’及相关设施已竣工验收,64个反走私综合执法站全部进驻运行,信息化系统已完成联调联试并保持热备状态;压力测试持续深化,围绕货物进出、税收征管等场景开展多轮测试,并在封关倒计时30天时启动全天候合成演练,全面检验政策落地、风险防控和应急协同能力。”海南省委深改办(自贸港工委办)副主任王奉利介绍。 在回应“海南在全球产业链中如何定位及国际投资者机遇”这一问题时,海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黄鹏表示,海南将重点实施四大工程,推动实体经济深度融入全球产业链。 其中,“产业构建”工程聚焦数字经济、金融、物流等赋能型产业,发展国际数据业务,构建跨境金融生态与临空临港产业体系;“产业焕新”工程将着力发展石化新材料、生物医药、绿色低碳和高端食品制造等战略型产业,推动海洋油气资源开发,建设生物医药高地、清洁能源岛2.0,并打造千亿级高端食品加工产业集群与国际保税维修再制造中心;“产业聚变”工程方面,海南将布局商业航天、南繁种业、深海科技、生物制造等未来产业,培育“火箭链、卫星链、数据链”,建设“南繁硅谷”,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与热带海洋特色生物制造体系;“产业引流”工程则聚焦旅游业与新型贸易,提升旅游服务国际化水平,打造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和国际贸易增长极。 “海南自由贸易港在加强与‘全球南方’地区经贸合作方面,有哪些突出优势?”面对记者提问,海南省商务厅副厅长李枝平表示,海南自由贸易港在加强与“全球南方”地区经贸合作方面具备三方面突出优势:一是贸易更加自由便利。封关后,“零关税”商品税目比例将由21%提升至74%,进一步降低“全球南方”国家商品出口成本。二是优惠政策多重叠加。海南依托连接太平洋与印度洋的区位优势,实行最高水平开放政策。加工增值免关税政策允许在海南加工增值超30%的货物销往内地免关税,有效提升“全球南方”产品进入中国内地市场的竞争力。三是打造中国企业走向国际市场的总部基地。2020年至2025年10月,海南对东南亚投资达54亿美元,未来与“全球南方”国家的经贸合作将更加紧密。 一个小时的见面会里,媒体记者的每一个问题都紧密聚焦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重点领域,并得到了相关部门的积极回应。一问一答间,不仅展现了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取得的喜人成果,更向外界呈现了海南自信从容的良好形象,为自由贸易港建设注入新的合作动能。 见面会结束后,“全球南方”媒体采访团将赴海口、儋州、琼海、万宁、陵水、三亚等地开展实地调研采访,实地考察高标准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进展情况,向国际社会传递中国新时代对外开放的坚定决心与蓬勃活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