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南日报记者 李梦瑶 变多——将境内总部迁到海南后,中国旅游集团去年实现营业收入约529亿元,各项经营指标较之前实现数倍至数十倍增长。 变少——得益于海南的“先行先试”政策,由海南先声药业有限公司引进的全球创新药科赛拉,评审时间缩短了8个月以上。 一增一减之中,尽显企业获得感。海南营商环境之变,亦可见一斑。 3月27日,海南召开全省营商环境大会,企业家们现身说法,带来不少这样的小故事。“营商环境变好了”,这是他们赴会时的心声;“发展信心更足了”,这是他们离开会场时的底气。 尽管才短短一个多小时,这场以企业为主角的大会却释放出内涵丰富的积极信号。 见成效 海南营商环境持续向好 “疫情给旅游企业带来严重冲击,政府出台多项扶持措施,为企业减轻了负担”“省市各级部门主动靠前服务,推动了海口国际免税城的顺利开业”“相关部门妥善解决项目建设中存在的困难,为万宁日月湾驿站建设打下了坚实基础”…… 站在话筒前不过几分钟,中国旅游集团海南分公司负责人周领军一口气分享了3个小故事。 作为习近平总书记“4·13”重要讲话后首家将集团境内总部落户海南的中央企业,过去这几年,中国旅游集团可谓真切享受到了海南营商环境改善后释放的红利。 数据不会说谎——截至2022年底,该集团在琼企业已达33户,总资产超1200亿元。 “正是得益于海南省委、省政府及各级各部门的大力支持,把企业的事当作自己的事,才让我们有了更快的发展速度。”当天在会上,周领军作为央企代表发言时,给出了3个关键词:雪中送炭、同舟共济和上下联动。 字字句句,情真意切,这是周领军感受到的海南营商环境的“温度”。 会上,海南先声药业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余庆祝同样给出3组关键词:针对性越来越强、措施越来越丰富、机制越来越完善。 他指的是海南助企发展的政策“力度”。“如企业秘书制度、药械优先评审服务、真实世界研究试点等。”余庆祝说,正是得益于这一套越来越精准的助企动作,该公司得以在新药审批上市、产能建设等方面纷纷跑出“加速度”。 政府送政策、送服务、送信心,换回的是企业与区域发展的“双向奔赴”。 “不久前,我们向有关部门提出了一些建议意见,很快便拿到满满3页纸的答复。”这一快速响应让百胜餐饮(深圳)有限公司公共事务部李明月感动不已,该公司也很快用行动予以回应:推动形式多样的轻餐饮配套项目在海南快速落地。 从央企、民企到外企,变的是身份,不变的是企业家们的一个共同感受:海南营商环境,正变得越来越好。 再出发 把企业感受作为第一感受 “一扇窗”,见证海南营商环境之变。 “我们投资运营的‘全球贸易之窗’已有来自30多个国家的500多家企业入驻。”华闻传媒投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汪方怀在会上发言时表示,透过这扇“窗”,他看到了海南政务服务的不断优化、惠企政策的持续兑现,更看到省领导的高位推动。 正是这些因素合在一起,才支撑起一个项目的良性运营。从这个角度而言,“全球贸易之窗”恰似海南营商环境不断改善的一个“切口”。 “切口”不同,折射出的风景也不同。将它们拼凑,搭建起的正是海南自贸港市场经济的广阔舞台—— 近年来,我省以超常规的认识、举措、行动,下大力气解决营商环境中存在的最突出问题、经营主体反映最强烈的痛点,一项项新政密集出炉,一条条新举措应接不暇,推动全省营商环境不断改善,激活经济发展“一池春水”。 海南营商环境,是否还可以更好?这是不少企业参会时,藏在心底的一个问号。 “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是党中央赋予海南的重大使命,事关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的成败。”一字一句,掷地有声,由台上传至台下,各部门、各企业心生共鸣,一股股奋斗热情、实干伟力在会场澎湃涌动。 奋斗目标已明确,前进号角已吹响,当下,最关键的就是落实、落实、再落实。 会上,省政府副秘书长、省营商环境建设厅厅长陈际阳作表态发言时,直接将“路线图”浓缩在了“6个持续”中—— 持续打造常态化的政企沟通机制,持续开展厅局长走流程活动,持续推动政府部门下基层下企业调研,持续推动制度集成创新,持续推动历史遗留问题清零,持续推动诚信海南建设。 “我们将把市场评价作为第一评价,把企业感受作为第一感受,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陈际阳说,省营商环境建设厅真诚欢迎企业家为海南营商环境建设工作多提意见和建议。 这当然不是一句空话。当天会议伊始,一批省级营商环境体验员代表便率先登台亮相。 “我将勇于监督、敢于监督,及时、客观、准确地反映我省营商环境建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多渠道反映并协调解决问题,助力营商环境提升。”海南日报政文部记者刘操是受聘的体验员之一,刚领到聘书,他便粗略列出几条工作计划:深入企业调研采访,倾听期待、挖掘堵点;蹲点窗口部门,体验办事流程…… 尽管不是经营主体,却也是市场的参与者。从点滴做起、从我做起,“人人都是营商环境,事事关系营商环境”的浓厚氛围正在形成。 提信心 增强企业发展底气 “够硬”,这是不少与会企业家对海南自贸港政策、惠企举措的评价。但从企业代表们的分享中,也能窥见不少“进步空间”。 “海南应进一步注重人才培养,让‘引得进’与‘留得住’、外部引进与本土培养相结合。”会上,余庆祝直言不讳。企业的感受,直接纯粹,却是最生动的鞭策。由人才问题衍生开来,他们关心的,其实就是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水平。 能不能在海南工作生活得安心、舒心?企业之问,政府作答—— 过去这几年,海南持续引进国内外优质教育医疗资源,推进基层教育医疗人才管理体制和激励机制改革,“家门口上好学”和“小病不进城、大病不出岛”成为现实。 围绕“安居梦”,海南加快构建以安居房、保障性租赁住房、公租房为主体的住房保障体系,正更好满足各类群体的住房需求。 让“软环境”变得更优,这是海南对各类经营主体作出的承诺。当天会上,“打造宜居宜业的营商环境”再次被提及,无疑向市场又一次释放出强烈的积极信号。 “振奋。”这是汪方怀参会后的最大感受,“这一次会议,我再一次看到了海南省委、省政府大力推进营商环境建设的信心和决心。” 政府决心明确,企业决心同样清晰。“接下来,我们将按照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的目标要求,充分把握海南自贸港建设的历史机遇,继续实现新的跨越发展。”周领军说。 号角声声,时不我待,唯有奋楫争先、砥砺向前。在海南自贸港建设的大潮中,历史机遇在不断召唤,相信这片热土还将涌现出更多创新创业“弄潮儿”! (海南日报海口3月27日讯) |